国产电子元器件大而不强,这么破?
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06-28 点击:
摘要 : 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,大部分产品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,但行业“大而不强”的问题依然突出,企业整体实力偏弱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骨干企业匮乏。
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元器件第一大生产国,大部分产品销量均居全球领先地位,但行业“大而不强”的问题依然突出,企业整体实力偏弱、自主创新能力不强、骨干企业匮乏。
可能很多朋友会问了,既然大部分产品销量世界领先,为何却是“大而不强”呢?
曾经有人这样调侃调侃京东方,他说,一不留神国内的京东方成了世界面板业的老大,脸上充满了无限的荣光。
为什么这么调侃它呢?因为京东方基本上就是典型地代表了中国制造当前的现状,“大而不强”!
京东方为啥前两年突然成为了面板业的老大?
一句话,世界一流企业“淘汰落后产能”,将低端份额给让出来了,所以,京东方成了“老大”。这不值得骄傲,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,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现状。
电子元器件何其重要,可能并未引起社会广泛的重视,我们来看一下,每个苹果手机上用量大概是1000只MLCC,基站上用量大概是6000只,智能网联汽车上超过1万。
MLCC,是多层片式电容,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之中,有着工业大米之说。无论你制造什么电子产品出来,都离不开这些基础性的元器件。
我们就以MLCC为例,全球第一梯队主要被日韩和我国台湾地区所把持,一线企业分别是村田、三星电机、国巨等。国内产能即将迅速上量的龙头是风华高科、三环集团等,令人尴尬的地方,几乎跟京东方类似,这部分份额也是一线企业主动让出的低端市场。
基础元器件,与面板一样,同样也面临不停地更新迭代,如果企业只是维持在吸纳别人“让出的份额”这种现状的话,结果是永远无法达到追赶和超越的目的。
尤其这两年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了“卡脖子”的问题,有些国家动用各种资源和手段,其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永远处于产业链的底层。处于产业链底层的结果只能看别人吃肉,我们能喝点汤就不错了。
中国制造普遍存在“大而不强”的背后原因,恐怕是很多世界行业龙头企业不仅优秀,仿佛还比我们“更努力”。实现追赶不易,弯道超车,更加有难度。
因为5G推动的技术革命,即将席卷而来,万物互联是不可逆转的大浪潮。
基础元器件的需求,在预料中可能迎来井喷。
也就是说,我们不仅迎来了国产替代的大好良机,同时也是跑到了可以实现弯道超车的路口。
基础性元器件涉及的品类繁多,包含电路类、连接器类、机电类、传感器类、功能材料类、光通信类等。
有一些的确被世界一流的企业遥遥领先,比如被卡脖子的芯片,难以逆转。而MLCC领域,企业正努力寻求缩小差距。
但仍有大有可为的地方,比如国内5G通讯发展全球领先,细分领域对元器件的要求和变化又是最新的,国内企业能够最先把控住先机。
以华为网联汽车、智能家居为锚,可能在未来3年会诞生出一批世界级的细分领域龙头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