芯片荒加剧,半导体行业风云变幻
来源:立深鑫电子 发布时间:01-18 点击:
摘要 : 2020年,半导体行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,市场先抑后扬,从一度悲观预测的负增长,转为5.1%的正增长。资本领域更是提速换挡,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从2020年年初的1800点到年底的2800点,涨幅超过1000点。
2020年,半导体行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的一年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,市场先抑后扬,从一度悲观预测的负增长,转为5.1%的正增长。资本领域更是提速换挡,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从2020年年初的1800点到年底的2800点,涨幅超过1000点。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同样精彩,全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,在部分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先仰后扬,年终现“缺芯”潮
半导体产业表现一向与全球经济“正相关”,即全球经济增长,半导体市场也同步增长,如果全球经济萎缩,也会在半导体市场上表现出来。然而2020年的情况却有些特殊,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年初的时候市场分析机构纷纷下调对半导体行业的预期,普遍认为将出现负增长。
然而,令人意外的是,年中之际半导体市场的表现便已好于人们预期。尽管那时智能手机、汽车等需求仍不乐观,但是“宅经济”已经初步发威,平板电脑、中小尺寸电视的需求不断增加,数据中心、云服务器对芯片的需求增长更快。到了年底,半导体领域更是刮起一轮“缺芯”潮,从电源管理芯片、显示驱动芯片,到MOSFET功率半导体、MCU,均出现了大面积缺货。“缺芯”潮向上游延伸,不仅台积电10纳米以下先进工艺产能被争抢,8英寸传统工艺产能供给同样严重不足,考验着半导体的供应链。
受影响的不是单一行业,其他电子行业情况同样严重

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,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:首先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下的“宅经济”加速了全球数字化转型,云服务、服务器、笔记本电脑、游戏和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上升,5G、物联网、汽车、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快速发展,这些都推动了市场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。其次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全球供应链,加剧了供需矛盾。相对来说,中国更早复工复产,使得中国厂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,但也加剧了国内供应的紧张程度。此外,恐慌性备货和逐利性炒货也加剧了芯片荒的程度。
《中国经济周刊》针对芯片荒专门对相关企业进行了采访调查,其中广东中山一家厨卫电器公司主要负责人提到:“缺芯的何止是汽车,连燃气热水器都缺!燃气热水器的显示屏控制芯片(即主板芯片)从12月开始涨价,原价1.2元的涨价到1.6元,原价1.55元的涨价到2.25元,据说要持续一两年。影响非常大,没有这种芯片开机都开不了。”
21家芯片企业发布涨价通知,芯片荒或将继续蔓延
因为市场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,芯片企业出于原料成本上涨、产品生产周期变长等原因只好对产品进行涨价。
2020年第4季度以来,台积电、联电、世界先进等 8 英寸晶圆代工厂产能供不应求,部分厂商的代工价格调涨 10-20%,交期由正常的两个月延长到了四个月。
据不完全统计发现,截至目前,共有超过21家芯片企业发布涨价通知,从披露来看,涨价幅度平均在10%-20%之间,个别企业其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上调50%,成为了涨价幅度较大产品之一。
至于这次的芯片荒要持续到什么时候,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,疫情还没有结束,短期内肯定不会有所缓解,未来疫情结束了,8英寸晶圆产线增加,芯片产能问题才会逐步缓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