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深圳市立深鑫电子有限公司
联系热线:0755-23108363
新闻资讯 Product list
服务热线 0755-23108363 联系我们
行业资讯

OLED驱动芯片风云骤起

来源:半导体行业观察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11-26        点击:
摘要 : 早前“华为将开始开发自己的OLED驱动IC,并将在2020年晚些时候开始批量生产这些芯片”的消息不胫而走。根据韩国的一份报告,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都将不得不停止向华为供应OLED显示器,因为它们使用的是基于美国技术开发的驱动程序。
早前“华为将开始开发自己的OLED驱动IC,并将在2020年晚些时候开始批量生产这些芯片”的消息不胫而走。根据韩国的一份报告,由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三星Display和LG Display都将不得不停止向华为供应OLED显示器,因为它们使用的是基于美国技术开发的驱动程序。可以看出,自研OLED驱动IC此举是华为自给自足举措的一部分。

任何一块应用在智能设备上的屏幕,无论是 LCD 还是 OLED,都需要驱动芯片(大屏幕可能还需要多个),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屏幕最终的显示效果和寿命。此外,一些屏幕厂商的特色功能,色准、灰阶、色深等表现,都和驱动 IC 有关。那么OLED驱动芯片是一个怎样的市场?国内也有不少在OLED驱动芯片发力的企业,他们的水平究竟怎样呢?


OLED驱动IC

OLED产业快速发展

OLED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,在成本结构和显示质量方面具有诸多优势。随着不同OLED驱动IC的引入,许多应用程序可以利用它的优势,特别是便携式应用与中小型显示器。有了适当的驱动IC设置和应用技术描述,许多真实的OLED显示器产品正在市场上大放异彩。

从整体上来看,OLED产业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,其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。如今,OLED被用于手机、数码相机、VR耳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和电视中。2018年,全球生产了超过5亿块AMOLED屏幕,主要用于满足手机供应商的需求。

在AMOLED 驱动芯片领域,三星、MagnaChip、Silicon Works三家韩系供应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。领先的AMOLED生产商是三星 Display,当今大多数高级手机都采用刚性和柔性OLED显示屏。例如苹果在其iPhone XS上使用柔性AMOLED ,显示专家表示,iPhone XS Max Display是世界上最好的智能手机显示屏。

放眼整个显示驱动IC领域,在集创北方总裁陆婉民看来,“今年驱动IC全球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。目前LCD TFT还是占大宗,但趋势是逐年下滑,而OLED整体占比在20%左右,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。可以看出,目前LCD还是占据整个显示行业的绝大部分份额,OLED属于后起之秀,我们相信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升,将在未来与LCD平分秋色”。

但是OLED并不完美。首先,生产OLED的成本要比生产LCD的成本高,但这有望在将来改变,因为OLED由于其简单的设计而有可能比LCD便宜(有人认为,未来的OLED将使用简单的喷墨方法进行打印)。

其次,OLED的寿命有限(确实像任何显示器一样),这在几年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但是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,如今,OLED的使用寿命足够长,可用于移动设备和电视。OLED由于具有发射性,因此在阳光直射下也可能会出现问题。但是很多OLED厂商正在努力使其变得更好,并且在这方面,较新的AMOLED(例如三星的Super AMOLED和Super AMOLED Plus和诺基亚的CBD显示器)相当不错-有些人甚至认为它们优于LCD。

国内OLED驱动芯片玩家

在陆婉民看来,OLED 面板产业链较长,零部件多,技术路线多元。OLED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 (ITO 玻璃、有机发光材料、驱动 IC 等)、中游 OLED 面板制造和模组组装、下游的显示应用领域。目前中国大量 LCD 面板厂商已转型 OLED,但主要集中在面板制造环节,需要进口昂贵的设备和原材料,其中有机发光层材料更是提升 AMOLED 性能和稳定的关键因素。

因此,对于新进的厂家而言,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需要跟面板厂以及终端客户密切合作,由于目前国内面板厂,相较于韩系面板厂的性能以及稳定度还有一些差距,所以在芯片设计上,需要帮助面板厂或终端客户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,才能做出既符合市场需求,又可以让客户满意的产品。

“近几年来,国内陆续涌现出不少围绕显示驱动的芯片设计公司,这些厂商有的有面板厂背景,有的有海外团队。尽管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公司,但整体的国产化程度并不算高,主要还是以韩系和台系厂商为主。”陆婉民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。数据显示,京东方2019年仅液晶面板的驱动芯片采购超过60亿元,国产芯片占比不及5%。

国内外差距依然明显

2019年4月,OLED驱动器制造商MagnaChip推出了用于智能手机显示器的最新28纳米OLED显示驱动器IC。MagnaChip表示,它正在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OLED驱动IC工艺,这使其与以前的40 nm工艺相比可将外形尺寸减少20%。

除了减小尺寸外,新工艺还使MagnaChip能够将电压从11V降至1V,从而将功耗降低了20%以上,并且还降低了EMI级别(再次降低了20%),从而改善了电话的通话质量。Magnachip表示,它已经在一家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那里赢得了首次设计。该公司表示,它计划为OLED电视、汽车OLED显示器、可折叠OLED设备和Micro LED TV设计新的驱动器。

那么国内玩家的主要水平怎样呢?

陆婉民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记者,目前国内晶圆厂40nm的制程是在去年底才开始投入量产,相较于韩国或台湾地区的晶圆厂来说,他们在2015~2016年就能够把40nm的工艺稳定量产,整体工艺的技术成熟度还是跟国外的晶圆厂有一段差距,所以不仅仅是芯片的设计,整体供应链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从芯片角度来说,使用先进的工艺(28nm),在芯片的功耗以及IC面积上(成本),都会有着极大的优势。

总体而言,目前国内厂商相较于先进厂商的芯片性能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。同时,国内厂商也正努力效法国外大厂的管理模式,引进海外人才的同时,让国内的人才也可以从中学习,进而建立完整的计划、开发、检讨、改善等流程。将芯片的每一步都做到万无一失,逐步的向国外大厂看齐。我相信再过不久,国内的芯片也会逐步的将占比扩大的。

“尤其是在5G出现以及普及后,我认为AR/VR能够迎来爆发性的成长,因为眼镜采用4K/8K解析度后,之前最大的问题点——闪烁感就会消失,用户即使长时间佩戴AR/VR眼镜,也不会有头晕的情况发生,就可大幅改善用户的体验感,从而带动整个显示产业链。这主要是因为,从芯片的角度来说,AR/VR需要比以往更高的解析度,但它又没有像电视机一样的体积,能够放进许多颗的芯片,因此眼镜整体的硬件架构面如何跟芯片做一个搭配性的平衡,我认为这是关键所在。”陆婉民指出。

结语

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”,在当前的大环境下,以前不起眼的芯片行业逐渐被重视起来。芯片行业无小事,在OLED驱动芯片领域,以中颖电子、集创北方、格科微等为代表的芯片领军厂商,正在LCD、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奋力追赶,致力补齐产业链中这重要的一环。